清源山景点介绍_泉州清源山景点介绍

       大家好,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“清源山景点介绍”方面的经验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,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,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。

1.清源山联系电话是多少

2.清源山有什么风景名胜

清源山景点介绍_泉州清源山景点介绍

清源山联系电话是多少

       清源山****:景区咨询电话:0595-2778623地址:泉州北郊清源山势至岩

       清源山景点简介:

       清源山又名北山、泉山、齐云山,为泉州城北屏障,海拔498公尺,面积62平方公里,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。清源之奇以石,清源之灵以泉。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。清源鼎峙为泉州十景之一,历来为游客登临揽胜。山间水景多姿、泉、涧、潭、瀑有135处。据《方舆揽胜》一书载:山有石乳泉,澄洁而甘,其源流衍下达于江,建郡时,以清源名。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,峰峦起伏,石壁参差,林幽壑深,岩石遍布盎然成趣,多处胜景天成,为572米,山脉绵延20公里,象形岩石,千奇著名自然景区,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,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。位于泉州北郊,故俗称北山;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,亦称齐云山。此山的得名还有一个神话传说: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云游至此,见此山苍松翠柏,曲径通幽,一时兴起,用铁拐捅地赞叹。不料用力过猛,将铁拐戳进了山石中,拨出后泉遂涌出,以后人们就称该山为清源山。

       这里的景色以奇石和清泉著称,林壑幽美,历代文人墨客到此登游留题甚多,据调查记录,山中石刻多达300余方,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。清源山中还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的舍利塔,弘一法师早年历经繁华,中年剃度出家,后在泉州一带闭关治学,后半生清贫静逸,圆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。他的舍利子被供奉在清源山中,更使该山增添了人文意蕴。老君岩原名羽仙岩,因雕有老君坐姿石像而有今名,坐落在清源山右侧山麓,宋时利用天然岩石雕成。像高5.63米,厚6.85米,宽8.01米,占地面积55平方,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,坐像额高有纹,双耳下垂,长发飘动,双目远眺,右手凭几,左手依膝,栩栩如生,神态安详闲逸,为道家纯朴归真,道法自然的写照,可谓老子天下第一。雕刻精致又不失夸张,堪称为我国石像雕刻艺术瑰宝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清源山有什么风景名胜

       泉州清源山有哪些景点

        清源山

        清源山是中华名山之一,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是国家首批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。景区主要由清源山、九日山、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,总面积62平方公里。

        景点介绍1. 老君造像

        清源山老君造像,坐落于古泉州城中轴线上,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。老君岩高5.63米、厚6.85米、宽8.01米,席地面积达55平方米。据考古专家研究,这座老君造像形成时间可溯及唐代,是我国目前现存规模最最大、历史最悠久的老君造像。老君席地而坐,左手扶膝,右手凭几,双眼含笑,须眉皓然。石像生动逼真、传神入画。可谓是“风过髯动、指能弹物”。令人惊叹的是,石像的神态和蔼可亲、平易慈祥,目光深邃而睿智;石像的面部特征明显、表情丰富、鼻子和颧骨突出,最为经典的是石像“有眼无珠”,古人把这个“无珠”视为老子“无为而治”,这是老子思想由内而外的写照。“雨深衣袂生秋藓,月晓须眉带石霜”东方智圣的神韵风采历经春秋风华,与天地浑然一体。

        景点介绍2.灵山圣墓

        灵山圣墓地处灵山南麓,山间林木蓊郁、绿草如茵,半山腰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异邦古墓,两墓并列,上有石亭。墓盖用花岗岩雕刻,盖分三层,呈阶梯状,通高60厘米;底层长方形,长2.15米、宽1.10米,四面浮雕莲瓣纹;中层素面;顶层呈券形,长1.55米。墓室坐北朝南,东、西、北三面依山环筑马蹄形回廊。墓盖底下为覆盖墓坑的石板。墓室、回廊、墓庭和石台的地面全用雕琢平整的花岗石铺砌,显得十分洁净、素雅和古朴。

        景点介绍3.延福寺

        九日山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九日山景区内。九日山,晋代中原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,故称九日山;或传曾有一道人,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,而由此得名。

       清源山旅游景点介绍

        清源山旅游景点介绍

       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,故俗称北山;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,亦称齐云山。面积62平方公里,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。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,峰峦起伏,岩石遍布盎然成趣,多处胜景天成,为572米,山脉绵延20公里,象形岩石,千奇著名自然景区,有“闽海蓬莱第一山”之美誉,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清源山旅游景点介绍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

        清源山旅游景点介绍

        据泉州府志记载,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,唐代“儒、道、释”三家竞相占地经营,兼有伊斯兰教、摩尼教、印度教的活动踪迹,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。自古以来,清源山就以36洞天,18胜景闻名于世,其中尤以老君岩、千手岩、弥陀岩、碧霄岩、瑞象岩、虎乳泉、南台岩、清源洞、赐恩岩等为胜。

        山门,老君岩的山门,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,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,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“青牛西去,紫气东来”八个篆字,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,充满了山野气息,把老子“崇尚自然”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,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.快意之感。

        老君造像,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,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。它刻于宋代,历经千年风雨沧桑,依然栩翎如生,神采奕奕。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《泉州府志》记载:“石像天成,好事者略施雕琢。”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,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,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、思想家、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。

        千手岩,千手岩又名观音寺,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。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,寺宇红墙素瓦,显得格外清新。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,石像工艺精湛,惟妙惟肖,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。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,神态极佳。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,神态各异,有呼之欲出之感。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,香火不绝,寺前苍松翠柏,峰石嶙峋,别有一番情趣。

        弥陀岩,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。。过了千手岩,沿古道拾级布上,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,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:每庆安澜堪纵目,时观膏亩可停骖,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,把酒临风的好去处。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,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(公元老派1364)。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,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,高5.77米,宽2.5米,头结螺髻,足踏莲花,左手平胸,右手下垂,造型端庄大方,慈祥和善。

        三世佛,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,主像通高约2.5米,左右二像稍低。佛像保存完好,皆为土蕃式样:佛发螺鬓,上置宝严。面相上宽下窄,双耳垂肩,肩宽腰细,均着袒右肩袈,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。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,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。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。中尊为释迦像,又称现在佛。左尊称为药师佛,即过去佛。右尊叫弥陀佛,是未来佛。

        舍利塔,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“弘一大师之塔”,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。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、摩崖石刻、环境绿化浑然一体,更显得庄严、肃穆,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。1991年3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       百丈坪,亦名遵岩、星台岩。位于清源洞东南。《闽书》载:宋高僧可遵所构,其地巨石偃亘,周数百武,故名。历史上曾建有“枕云亭”及3座石塔。明万历间,泉州太守姜志礼书“百丈坪”三个大字,十分壮观。

        清源天湖,其内大坝坝顶海拔368米,为双曲石拱坝,坝高30米,坝顶长140米,宽2。8米,总库容11。5万立方米,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。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,更是景观工程。大坝雄伟壮观,水面波光粼粼,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,蓝天白云,湖光山色,交相辉映。

        明代石室,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,创建于宋元祜二年(公元1087年),初为木构,明成化十九年(公元1483年)改为仿木石构建筑。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,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,高4。62米,宽2米,作立状。佛像庄严大方,端庄慈祥,雕工精湛。穿过石室左侧的崖洞,豁然开阔,只见三块巨石恰似三条大蟒蛇,伸头出洞,故谓“三蟒出洞”。古时在山崖的平台处,建有“望州亭”,可俯瞰古城胜景。崖璧上显眼的“忘归”石刻二字,道出了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,使人流连忘返。

        灵山圣墓,中国现存最古老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,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。唐武德年间(公元618-626年),遣四贤徒来华,一贤传教广州;二贤传教扬州;三贤沙仕谒、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,卒葬灵山。葬后是山夜光显发,人异其灵圣,故名曰圣墓,山曰灵山。

        碧霄岩,碧霄岩分为上、下碧霄。从入口处仰视,碧空如线,又称“小有天”,洞旁的岩壁上刻有“透碧霄”三字。由洞口顺梯而下,便进入下碧霄。

        ;

       清源山旅游介绍

        清源山旅游介绍

       清源山 位于泉州北郊,是闽中戴云山余脉,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,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。清源山好玩吗?这里供游客游玩的'景点很多,下面我为您详细介绍。

        少林寺

       少林寺位于清源山主景区左侧凤山之麓。1994年6月,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复建泉州少林寺,规划面积400亩,寺庙用地200亩。复建工程包括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藏经阁、达摩祖师堂、伽兰祠、西堂、玄女堂、罗汉堂、十三堂、禅堂、观音殿、地藏殿、演武厅和泉州历代名人祠堂及其他配套设施,重现“泉南处处少林风”的历史风貌。

       灵山伊斯兰教圣墓

       是我国现存最古老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胜迹,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       清源山大山门

       清源山大山门位于泉山路末端,距城区仅2公里。山门为牌坊形式,高12.6米,宽21米。面阔分三间,人车分流。主立面似“画卷横展”,寓意山川美景尽在画卷之中。山门正面匾“清源山”、背面匾“闽海毓秀”,分别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所书。老君造像雕于宋代,石像高5.63米,宽8.01米,厚6.85米。占地面积55平方米。左手扶膝,右手凭几,垂耳飘髯,指能弹物,目光炯炯,独具超尘脱俗、仙风道骨神韵。整座石像神态浩然,和蔼可亲,炳焕生光,充满魅力,堪称宋代石雕艺术瑰宝。也是我国古代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。

        千手岩

       千手岩又名观音岩,大殿供有宋代石雕释迦牟尼和千手千眼观音佛像,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寺中晨钟暮鼓,香火不绝。寺旁峰石嶙峋,满山枫树,严冬时节,层林尽染。寺宇东侧,竖立一方石碑,上书“第一山”,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手迹。

        经“第一山”,过“慈晖亭”是“石中居”。石中居建于1981年11月,1983年竣工。整座建筑古朴典雅,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。具有明、清泉州古民居建筑之特色。周围绿树翠竹、山花环绕,蝉鸣鸟吟,池中鱼儿嬉戏,在此饮酒品茗,别有一番情趣。

        弥陀岩

       弥陀岩过了千手岩,沿古道拾级而上,经“振衣亭”即到弥陀岩山门。进山门,闻得弥陀瀑布,空谷传声,只见飞瀑如练,从峭壁上凌空而下,卷起千堆雪,溅落万斛珠。这里巨石峭立,古木参天,近旁的“天侣呈瑞”,是两株不同的树种紧紧地抱在一起,一棵为重阳木、一棵是榕树;树根相盘,树身相抱,树丫缠绕,如胶似漆,历经300多年,宛如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。从弥陀岩沿步游道至莲花池,可领略到池畔摩崖壁上唐林蕴的“泉山铭”石刻,过莲花池可至“峭壁亭”。

        ;

       有关于清源山的资料。

       清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的北部,是泉州唯一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,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。清源山自然风光秀丽,人文景观荟萃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

       据《泉州府志》记载,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,中兴于唐代,宋元时期最为鼎盛。经过历代开发,山上留下大量文物古迹,现存完好的有宋、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,历代摩崖石刻600多方,元、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。

       清源山的景色特征和地理特征

       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,人文景观绘萃,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“泉山”,因山高入云称“齐云山”。位于城市北郊又称“北山”,山上有三峰亦称“三台山”。

       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,地势起伏、岩石突兀,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。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,岩体外部呈黑褐色,岩层节理不发达,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,土壤为温润型。

       以上内容参考 福建省林业局-清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

       1、老君岩又称羽仙岩,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,因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。老君名李耳,字老聃,是道教始祖,被尊称为“老子”。

        2、南台岩,山坡上遍植杜鹃,每逢春夏之交,山花烂漫,满山幽香。终年云雾缭绕,仰望峰顶高出云端,悄如仙境。登高远望,天高云低,河山壮丽,视野开阔,俯视泉城内外,屋宇连片,新楼叠起,阡陌纵横,绿装盖地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当晴空万里,晚霞满天,红透山河,风光更加绮丽,“南台夕照”是清源山的一大胜景。

        3、清源洞位于清源山中峰的顶端,又名纯阳洞,因地处清源绝顶,傲视诸峰,历来成为爱好登高览胜的旅游者攀登之地。

        4、碧霄岩上沿途有“小憩亭”、“五云深处”、“小云关”、“紫泽宫遗址”、“练胆石”、“虎乳泉”、“白龙井”等许多名胜古迹。

        还有千手岩、弥陀岩、瑞像岩、赐恩岩、三世佛、舍利塔、百丈坪、清源天湖、瑞像岩石室、灵山圣墓、泉州少林寺等。

       好了,今天关于“清源山景点介绍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对“清源山景点介绍”有更深入的认识,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。